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利空消化大約在冬季

市場分析

重點整理:
  • 3Q科技旺季不旺,4Q庫存尚待去化。
  • 短期需求增長放緩,中長期成長趨勢成形。
  • 獲利估值存在下修壓力,靜待市場底部浮現。

 

 

底部仍未至,大約在冬季

      在通膨高企、利率上行及衰退擔憂的陰影持續壟罩下,美股結束了動盪的第三季(延伸閱讀:2022年第三季市場展望:稍安勿躁,小心衰退)。隨著時序進入光輝十月(延伸閱讀:市場震盪築底,投資先守後攻),美股財報季在黯淡的獲利預期下揭開序幕,彭博統計至十月底止,預計有超過270家的S&P 500指數成分股將公布財報,根據彭博預估,今年第三季S&P 500指數的每股盈餘年增率將為2.93%,較七月初預估的9.7%下調,主要受到能源類股的增長提振,資訊科技類股表現相對落後,若扣除資訊科技類股,S&P 500企業獲利預估將增長5.55%。就全年獲利年增率來看,目前市場預估今年及明年S&P 500資訊科技類股每股盈餘年增率分別為11.1%及4.7%,較七月初預估的13.0%及9.4%下修,由於整體基本面不確定性仍高,聚焦財報數據及財測展望的指引,考量企業利潤前景正面臨監管收緊、薪資上漲、成本攀升、美元走強及去全球化趨勢等多重因素的影響,目前股市的估值水平尚未充分反映各種風險,預估第四季科技股仍將處於獲利下調及評價修正的陣痛調整階段。按歷史經驗,當股價充分反映利空的當下,通常也就是反轉的開始,投資人可靜待股市落底。(延伸閱讀:方法-不讓投資成為一場空)

 

 

短期半導體需求放緩,次產業表現分化,中長期成長趨勢成形

      今年以來,由於高通膨問題、利率持續上升、地緣政治緊張,以及疫後宅經濟需求放緩的影響,削弱了消費者及企業的支出,個人電腦、電視及智慧手機等消費性電子產品出現供過於求的情況,該壓力逐漸從終端市場向上延燒,導致半導體景氣週期自2018年下半年後再次陷入下滑局面。根據世界半導體貿易統計協會(WSTS)的資料顯示,7月全球半導體出貨額年減1.8%至444億美元,為32個月來首度萎縮,該協會亦將今年全球半導體銷售年增幅預估從16.3%下修至13.9%,明年增幅則從5.1%下調至4.6%。短期來看,隨著對科技產品的消費力轉弱,半導體需求放緩,但若以次產業觀察,雲端運算及資料中心等產業需求依舊相對穩健。中長期而言,半導體加速推動多數產業數位轉型,如汽車、計算、工業等領域的智慧互聯,從自動化走向智能化,以及人工智慧逐步由功能廣泛的雲端運算向邊緣運算裝置靠攏,如自駕車、機器人、無人機及AR/VR等領域的快速發展,加上新能源車、AIoT(人工智慧結合物聯網)、衛星通訊及HPC(高效能運算)科技應用的蓬勃發展,以及人形機器人的創新研發,這些科技產業構築了半導體中長期成長趨勢。

 

      未來十年的半導體銷售增長,將由電動車、工業自動化和智能家居應用所創造的新市場推動,而隨著市場的成熟,個人電腦和智慧手機的銷售可能會停滯不前。依彭博的情境分析表明,2030年全球半導體需求有機會增長至約0.9~1.65兆美元,其中,汽車晶片複合平均增長率為7~13%,工業晶片複合平均增長率為6~9%。在零碳排、智能化及自動駕駛技術的引領下,汽車產業對於車用晶片的運算能力和需求數量與日俱增,比較傳統車廠主導的品牌車,每輛車在車用晶片的預算只有約500~600美元,功能有限且規格調整彈性不高,與此不同的是,新電動車廠商不僅願意導入新功能,且隨著操作系統軟體不斷更新,產品組合將繼續轉向高階領域並持續擴大商機,根據Garter資料預估,到2023年,每輛車中的平均半導體含量可能會從2021年的665美元倍增,達到1440美元以上。

      基於宏觀經濟風險上升、消費者需求放緩及高庫存水平透過供應鏈對整體科技產業構成壓力,從企業的角度來看,庫存迅速積累,交貨時間開始縮短且價格出現疲軟,從而導致第二季底開始的營收下滑趨勢可能持續二到三季,根據彭博預估,今年第三季S&P 500資訊科技類股營收年增率將放緩至5.3%,較七月初預估的9.3%下調,未來兩季增速可能進一步放緩至3.6%、3.2%,直到明年第二季才有機會反轉向上。資訊科技類股的獲利變化也受到經濟走弱影響,市場預期第三季S&P 500資訊科技類股每股盈餘年減6.5%,為全年獲利低點,第四季小幅增長0.7%,隨著美股財報季拉開序幕,迄今HPC、網通、車用半導體的獲利展望尚未看到明顯調整,市場將聚焦科技企業對未來展望的調整方向與幅度。考量第四季科技產業庫存仍處於調整階段,景氣能見度低,令科技企業的獲利及估值前景存在下調可能性,但溫和修正將帶來潛在的投資機會,操作策略上可以保持耐心,靜待股市底部浮現。

風險提示:新冠疫情反覆,央行激進升息,監管政策收緊、貿易摩擦加劇等

 

研究報告投資聲明

1.本研究報告由永豐商業銀行提供,資料來源為永豐證券投資顧問股份有限公司,所載資料僅供參考,無法保證內容完整性或預測正確性,亦不作任何保證,資料內容若有變更,將不另行通知,客戶投資前應慎審考量本身風險承受度,並應自行承擔投資風險。

2.投資均有風險,任何投資商品過去績效亦不代表未來績效之保證,且有可能受市場波動導致本金損失;若申購以外幣計價的投資商品應瞭解匯率變動風險亦有可能導致本金之損失。

3.未經永豐商業銀行及永豐證券投資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同意,不得以任何形式沿用、複製或轉載本文件之內容。

永豐觀點注意事項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