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規劃是一生中的重要課題,好的理財規劃可以讓自己無後顧之憂,提供每個階段需要的經濟支持。什麼時候開始理財規劃最理想呢?其實就是現在!接下來我們整理了基本的理財觀念,分享財務分配方式及各式投資管道分析,讓您對理財規劃有更深入的認識。
理財的本意是管理財富,學習將資產妥善運用,透過分配、儲蓄、投資等方式,幫助自己增加財富,以免遇到意外或緊急狀況時,防止臨時支出影響理財目標。如果只是將錢放在銀行帳戶中,恐怕會因為通貨膨脹造成的實質購買力下降,而讓錢的價值漸漸縮水。
以下整理了2個基本的理財觀念供您參考:
1.先釐清自身財務狀況
進行理財規劃前,建議您先全盤檢視自己的財務狀況,列出每月收入與支出項目,並針對支出標記「需要」與「想要」的部分,釐清哪些是不必要的消費,達到節流的目的。
2.進行未來個人理財規劃
您可以試著想像未來30年,自己想要過的理想生活是什麼樣貌,便能以此為目標,規劃短、中、長期的理財計劃。
短期目標:
檢視未來半年到2年內,是否有計劃購入貴重設備、出國旅行、償還債務等目標。
中期目標:
訂定2~5年之間的中期目標,為人生下一個階段做準備,可能會遇到結婚、生子、修繕房屋這類一次性支出的情況發生。
長期目標:
長期目標需要考慮長時間的資金使用情況,像是創業、買房、買車、育兒教育,甚至是退休金,都可以預先規劃好。
試看看針對未來一年預估的年收入金額,根據「理財金三角」原則,依照5:4:2或6:3:1的比例,分配給生活、儲蓄、投資3個部分。
生活支出(50~60%):
估算食、衣、住、行、育、樂、政府規費等生活開銷的總金額,訂定上限,保持在年收入的50~60%之間,維持生活品質與其他資金用途的平衡。
儲蓄與投資(30~40%):
抓年收入30~40%的資金,投入在定存、儲蓄險、股票、外匯、基金、期貨等可以幫助資產增加的投資管道,從中制定理財計劃。一般建議先以儲蓄為主,累積到一定金額後,再開始進行投資。
風險管理(10%):
最後10%的比例用在風險規劃,購買醫療或意外的保單,為突如其來的狀況做好準備。
延伸閱讀:【理財金字塔與金三角】生活和投資理財都要錢,怎麼分配才好?
以下介紹常見的7種投資理財方法,並整理每一種投資的風險程度:
1.定存
定存的方式很簡單,將錢存入銀行帳戶,約定好領取年限,就能領取定存利息。但是需注意利率會隨著央行公布的升息或降息所調整。
2.儲蓄險
透過定期定額的方式,將資金交給銀行或保險公司存起來,又可作為壽險、養老險這類增值的金融商品,同時提供儲蓄與保險的功能。除了提前解約會損失本金外,央行升息與通貨膨脹也會導致儲蓄險的收益減少。
3.股票
將資金投入股票市場,持有某家公司(標的)的股份,在股價漲跌幅時,透過買進或賣出的方式,賺取價差。不過,影響股票市場的因素比較多,因此風險相對於定存、儲蓄險更高。
4.期貨
期貨主要是用於避險功能,與買家或賣家約定好交易時間,只需提供保證金,就能完成期貨交易,入門的資金門檻較低,卻有機會換來高報酬,因此普遍被投資人視為風險很高的金融商品。
5.外匯
根據各國貨幣漲跌趨勢變化,進行買進或賣出外幣,賺取匯差。外匯交易的利率會因為該國的政策、發展、供需、通膨狀況等因素影響,平時可養成關注國際新聞的習慣,掌握趨勢脈動。
6.基金
將資金交由專業經理人,並支付管理費,讓經理人代為操作交易,投資不同標的,幫助投資人賺取收益。其中,需注意收益的金額會不會被代操費的成本吃掉太多,且其中的買賣過程較長,有額外的時間成本。
7.ETF
ETF(Exchange Traded Fund)是可以在交易所買賣的基金,讓投資人可以直接投資股市指數,一次買入指數成分股中的多家股票,有效分散風險。ETF的管理費相較基金更低,相對容易入門。
學習理財規劃,是為了幫助自己前往理想生活的重要方法。不過由於金融市場變化快速,需要提醒自己與時俱進,才能在投資的過程中趨吉避凶。歡迎您使用永豐觀點部落格,時刻掌握最新理財資訊,熟悉各式投資工具特色,學習理財與避險的觀念與方法,成為財務規劃達人。
認識更多投資法:
請問此篇文章對你有沒有幫助?
研究報告投資聲明
1.本研究報告由永豐商業銀行提供,資料來源為永豐證券投資顧問股份有限公司,所載資料僅供參考,無法保證內容完整性或預測正確性,亦不作任何保證,資料內容若有變更,將不另行通知,客戶投資前應慎審考量本身風險承受度,並應自行承擔投資風險。
2.投資均有風險,任何投資商品過去績效亦不代表未來績效之保證,且有可能受市場波動導致本金損失;若申購以外幣計價的投資商品應瞭解匯率變動風險亦有可能導致本金之損失。
3.未經永豐商業銀行及永豐證券投資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同意,不得以任何形式沿用、複製或轉載本文件之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