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投資好困難?行為經濟學讓你成為智慧型投資人

投資心法

有在投資的人都知道,為了放大資產,我們需要時常做出大大小小的決策,然而,做出選擇後,我們又經常後悔自己所做的決定,甚至不明白自己為何當初會做出這樣的判斷,其實,這些現象都可以透過行為經濟學來解答。

 

行為經濟學是一門實用又有趣的領域,與經濟學不同的是,行為經濟學納入了人性的一面,找出人在做判斷時不理性的因子。現在就讓我們正視自己不理性的一面,好好檢視自己在投資決策上有沒有誤區,成為更有智慧的投資人吧!

 

誤區一:從眾

從眾行為簡單而言,是指個體在群體中人們會互相模仿、學習,以身旁的人的決策作為自己決策的依據,因此若是身旁的人觀點錯誤,將導致整個群體去相信一個不正確的觀點,因而導致決策錯誤。歷史上像是鬱金香狂熱、網路泡沫事件也是從眾行為的經典例子,另外前段時間散戶對於航運股產生投資熱潮也是一例,然而無視公司基本面與獲利能力,或是未去了解股性與景氣循環位置,可能會遭遇嚴重的投資損失。因此我們要時刻提醒自己,當聽到市場利多資訊時,也別忘了小心檢視總體經濟環境、個股體質與狀態。

 

誤區二:損失趨避

根據研究,相較於獲得,一般人對於「失去」會更加敏感,因此會傾向於避免損失而不是獲得同樣的收益。比如說賺一千元與虧一千元,前者的正向感受會低於後者的負向感受。若把相同概念套用在投資領域,「損失趨避」的心態會使得散戶對於獲利較為無感,但看到股價下跌就會反應很大,最後選擇提早賣出或是過度頻繁交易,而導致無法享受股票長期投資的成果。

如何避免因損失趨避的心態做出錯誤決策呢?最重要的就是對自己的資產部位有充分了解,並嚴格遵守紀律,提醒自己勿受自身與市場情緒影響。延伸閱讀:方法,不讓投資成為一場空。

 

誤區三:錨定效應

人們在做決定時,會過分參考過去掌握的訊息或所發現的第一則訊息,這就是所謂的「錨定效應」。比如我們第一次買台積電時,價格是300元,之後隔了半年,股價來到400,這時我們被一開始的成本價格「錨定」,認為股價太高而不敢進場,然而事後股價來到600,才驚覺之前有多便宜。

 

投資實務上,建議可以把每一次的投資決策視為單一獨立事件,以當下的時空環境與投資標的穩健度作為判斷標準,甚至可以透過定期定額的方式參與市場,協助我們跳脫錨定效應的判斷誤區。

 

人的大腦會為了能快速處理資訊而使用某些簡便的思考方式,但也因此使我們產生許多思考誤區,行為經濟學將協助我們認清並有效避開這些誤區,此外,使用定期定額的方式,也能夠幫助我們不受情緒影響,提高投資成效喔。點擊了解更多定時定額心法。

 

 

研究報告投資聲明

1.本研究報告由永豐商業銀行提供,資料來源為永豐證券投資顧問股份有限公司,所載資料僅供參考,無法保證內容完整性或預測正確性,亦不作任何保證,資料內容若有變更,將不另行通知,客戶投資前應慎審考量本身風險承受度,並應自行承擔投資風險。

2.投資均有風險,任何投資商品過去績效亦不代表未來績效之保證,且有可能受市場波動導致本金損失;若申購以外幣計價的投資商品應瞭解匯率變動風險亦有可能導致本金之損失。

3.未經永豐商業銀行及永豐證券投資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同意,不得以任何形式沿用、複製或轉載本文件之內容。

 

 

 

永豐觀點注意事項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