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創業加速器」都在做些什麼?如何評估自己需不需要?

文/花芸曦2023/05/05
【本文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行立場】

“ 韓劇「Start-Up:我的新創時代」中,男女主角經過「黑客松」的比賽,獲得第一名後入選「新創沙盒」也就是創業加速器,並且在劇中導師的輔導下,成功獲得投資人青睞,走向規模化。然而,這樣的劇情,想必是新創企業家擘畫未來的理想路徑,然而現實往往很骨感,那麼,真正的創業加速器都在做什麼?又要如何加入,新創企業家如何評估自己需不需要呢?”
創業加速器是什麼?

創業加速器分為民間及政府單位,多數提供空間、資源、資金、輔導,且些許在期末時有Demo day 讓企業家上台亮相,爭取投資媒合的機會。加速器本身有篩選機制,篩選標準包含創業類別、商業模式、營收潛力、市場驗證以及創業團隊的背景等,然而加速器提供的項目不一,得先好好評估內部缺乏的資源,選對加速器,才能真正幫助到自己。

筆者曾進入經濟部女性飛雁計畫及Taiwan Startup Hub 新創基地,兩者都是由政府主導的加速器。同時也入選Pitch Camp ,屬於民間企業舉辦的兩天一夜新創簡報賽事,最後登上300人的大舞台pitch,並由觀眾登台逐一投票選最喜歡的團隊(相當殘酷)。

經濟部女性飛雁計畫經驗談

經濟部女性飛雁計畫,限定女性創業家報名,流程包含書審及面審,最終選約30家新創企業進駐,面審僅有5分鐘針對委員書審提出的題目回應。社會新創實驗中心如是,簡報時間5分鐘,答覆3分鐘,採統答統問。

簡報內容多數要求要涵蓋以下內容:商業模式/經營策略說明/競業分析/團隊執行力/未來規劃(2-5年)/營收,這些內容全數要在5分鐘報告完畢,也必須由創業家本人來報告。

在緊湊的簡報節奏中,我認為「準時結束」是非常重要的,多數初創業者埋首自己的專業中,要對外宣傳及發表時,往往會卡關,甚至是想把一件事情講的很豐滿,加上比賽導致緊張,往往無法表達完成,但若超時可能會影響印象分數。

除此外,雖是提供給新創業者的比賽,但仍非常注重營收及商業潛力,因此最好盤點自身企業是否已經有具備成長潛力營收或商業模式。評選方向大約可分成「趨勢」及「技術」來談

趨勢:事業本身具備未來趨勢,有發展潛力(錢力),更以流量、用戶、客戶增長及收費模式、留存率、轉單率、客單價等數據作為評估,且實際上看過401報表、資本額等基礎財務資料,來輔助評選。

技術:創業團隊是否已具備獨特的開發技術、背景或專利,若創業團隊曾在過往的職涯上有特殊表現,或者本身即是連續創業家,那麼通過的機率也會增加。

進駐加速器後,會有不同的資源可利用,多數加速器都會安排「輔導顧問」,讓創業家在進駐期間可預約解惑。輔導顧問幾乎有問必答,這一點是我認為創業路上非常需要的資源,尤其獨資者,無人可討論,即使是同業好朋友,都在商業這一塊有所保留,常常失去方向,若有顧問作為Mentor的角色就非常的重要。

輔導顧問因接觸大量的新創事業,因此可從更多元、宏觀的角度,帶領你去思考長遠的問題,甚至在細節面向點出你尚未意識到的關鍵。永豐銀行推出的創業金融服務DA BOSS,每月廣邀創業家、律師、財務顧問等不同人士開設實體講座及直播,透過專業人士的分享,也能夠幫助你在創業上有更多的突破!

除此外,以賽事型為主的新創競賽則有另一層意義-「發表」也就是Demo day,亮相的意義包含發揚創業理念、希望增加用戶、資金或知名度,每一場Demo目的各有不同,若台下有一般觀眾,Pitch的模式則多為「表演」形式,讓大眾也能理解獲取掌聲,同時得決定要透露多少商業資訊、面對商業機密的問題,要技巧性的迴避,考量眾多。

若為內部Pitch、以投資人為主的場合,不只要傳遞企業願景,更要能讓投資人瞭解你將釋出多少股權、公司營收,還有你「做得夢有多大」等訊息。面對不同場合的pitch,創業家也要相當具備彈性與反應,人氣不代表事業的好與壞與潛在發展。

新創加速器值不值得加入?該如何評估適不適合?

首先,因對於初創業者而言,這是一個能夠快速認識同行、打開知名度的機會,是很棒的一件事情。

在投遞加速器前,首要「檢視目前所缺乏的資源」,評估加速器是否可解決自身難題,如我當時投遞女性飛雁加速器,是希望可以獲得輔導課程資源;投遞新創基地則是希望有免費的空間,這2點都對我幫助很多。

第二、評估「時間」是否足夠,因加速器有許多課程、任務要完成,常常會處在準備簡報及上課的狀態,將會壓縮發展事業的能量,像我同一年參加三個加速器,在參加時,真的覺得人生忙得團團轉。

因此學會如何取捨也很重要,才不會好不容易入選加速器,卻沒有好好運用資源,反而成為一道難題。


相關文章
立即填單開籌備處 立即填單開公司戶 預約開個人戶